秋粮收购超1亿吨,市场购销两旺
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四分之三,每年秋粮产量约5亿吨左右,收购库存3亿吨左右,深加工企业市场化消费2亿吨左右。目前秋粮收购超1亿吨,市场购销两旺。今年秋粮收购有哪些特点呢?一是品质高,边收割、边烘干、边销售。二是价格比较理想,目前玉米价格1.05元~1.10
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四分之三,每年秋粮产量约5亿吨左右,收购库存3亿吨左右,深加工企业市场化消费2亿吨左右。目前秋粮收购超1亿吨,市场购销两旺。今年秋粮收购有哪些特点呢?一是品质高,边收割、边烘干、边销售。二是价格比较理想,目前玉米价格1.05元~1.10
从乡亲们的口中得知,这个夏天的干旱,真是少有的干旱,更是少有的高温。最让乡亲们崩溃的是,分到到户四十多年了,第一次出现种庄稼亏损的年份。
如今,山东秋粮收获已接近尾声。当颗粒渐归仓,回头再看这场战役,更深刻的叩问随之浮现:当极端天气从“偶然突袭”变为“常态挑战”,人们赖以生存的“粮仓”,该如何筑牢更坚实的防线?从“被动救灾”到“主动设防”,农业体系需要怎样的“韧性”?
首先得赶紧排水散墒,这是最紧急的事。要是田里积水多,得马上找人或者用机器在田边挖深沟,有条件的话还能用水泵抽水排出去。就算没明水但土太湿,也得在田里挖 “十字形”“丰字形” 的沟,挖个 30 - 40 厘米深,把土里多余的水排走,不然机器都下不了地。等土没那么
“往年收100亩玉米得全家忙半个月,今年无人机飞3天、收割机跑2天,全搞定!亩产还比去年多了100斤,年底能多赚2万!”河南周口种粮大户老周,站在刚收完的玉米地边,拍着满仓的粮食笑出了褶子。
非常理解您的担忧。小麦播种季节遇到连阴雨,确实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风险。但请不要慌张,我们可以根据雨情的发展和农田的实际情况,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,将损失降到最低。核心思路是:抢时、排水、散墒、应变。以下是具体的应对策略,请您根据自家田块的情况参考执行:一、 首要
* **时机关键**:农历九月初十正值“霜降”节气前后,是北方玉米、高粱,南方晚稻、棉花等秋季作物成熟待收的黄金窗口期。
南京一夜从22℃摔到14℃,早上出门的人全像刚从冰箱里捞出来的——外套裹得严实,脖子缩进领子里,连电动车都懒得发动了。
针对今年黄淮海地区(山东、河南、安徽)因连续降雨导致小麦晚播的特殊情况,需重点解决土壤湿害、根系缺氧和幼苗抗逆性弱的问题。以下是结合最新农业技术指导的全流程防控方案,可有效降低呕根死苗风险
齐鲁大地的“抢秋”,抢的是天时窗口期。秋粮成熟后若遇台风、连阴雨,极易霉变发芽,“抢收”就是保收成,这是老祖宗传下的生存智慧,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环。其意义早已超越农事本身,既是对农耕文明的传承,也是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的责任担当,更凝聚着“勤谨坚韧”的地域精
9月以来,整个黄淮海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,土壤水分饱和,局地农田出现积水。到了10月上中旬秋雨持续,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多。受连阴雨影响,黄淮海夏玉米收获推迟、茬口衔接偏紧,局地土壤黏重、机械难以下田,无法适期适墒播种,对冬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“霜降”已过,正常
中原农险发挥“三农”风险保障主力军作用,积极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“三秋”工作的部署,高站位思考、高起点谋划、高标准推进,挺膺担当发挥功能作用。围绕“早、快、准、统、效”工作目标,全面推进秋季作物理赔各项工作。截至10月23日,处理秋季作物报案6万余件,支付赔款
霜降都过4天了,地里的秋收基本收尾,农民朋友正忙着秋播的最后活儿。可今年北方的种粮户提起秋收,心里就不是滋味——从秋收一开始,山东、河南、河北这些粮食主产区就被阴雨天缠上了,连续半个月不见晴天,地里的玉米、花生泡在潮湿环境里,不少都霉烂、发芽了。
“不怕初四晴,就怕初五阴”这句农谚流传已久,蕴含着古人对天气变化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总结。明日正值农历九月初五,若遇阴雨天气,民间认为这预示着特殊的自然征兆,甚至可能影响后续的农业生产与生活安排。结合气象规律与传统智慧,我们不妨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依据与文化
如何散墒,让冬小麦播种更靠近适播期?如何选种?怎么播种,让晚播麦有个好收成?10月21日,记者走进石家庄赵县,访农户、问专家。听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、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史占良,指导农户如何适配当前土壤条件进行播种,避开播种误区,夺得来年
当前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,然而,自9月中旬以来,黄淮海地区以及山西、湖北等多地遭遇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与连阴雨天气,导致大量农作物受灾,秋收播种面临严峻挑战。
为切实保障连阴雨天气放晴后,群众抢抓农时收割农作物的出行安全,有效防范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。10月23日,蒲城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紧扣农忙抢收特点,将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延伸至田间地头、村民家门口,以精准服务为农忙生产保驾护航。
往年的霜降,地里的小麦早就绿油油地铺开,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。可今年呢?地里还是水汪汪一片,犁下不去,种上不来,真应了那句老话:“人忙天不忙,早晚一大场”。这场雨,下得人心里都快发霉了。
今秋的连阴雨给浚县玉米、花生等重要粮油作物收获带来严峻考验,面对不利天气影响,浚县扛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,科学统筹、多措并举,全县自上而下团结一心抢收抢烘,全力以赴保障秋粮应收尽收。截至昨日,全县玉米种植面积75万亩,已收获74万亩,占比98.7%;花生种植面积
今年入秋以来,河南省降水异常偏多,全省平均降水量和阴雨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,降水过程频繁、持续时间长、累计雨量大。罕见的连阴雨给秋收工作带来严峻挑战。作为粮食大省,河南的秋收进展牵动人心。近日,随着天气转好,记者深入南阳、焦作、周口等地田间地头,